朱克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与现实路径,强调生产力体系的革新与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意味着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包括数智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应用;高效能则体现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流程的精简高效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升;高质量则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特别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首先,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更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抢占国际分工制高点的关键。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活力。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更能催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再者,新质生产力还有助于改善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传统生产力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而新质生产力则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它推动产业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型,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包括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各项创新举措,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参与全球产业链高端竞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再度升温,凸显其在中国未来经济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和关键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之首,意味着政策层面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扶持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等。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是重“新”还是重“生产力”?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探讨创新与生产力提升之间的平衡关系。“新”强调的是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强调的是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但也要结合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革新来转化落地。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重视“新”意味着对前沿技术的持续投入,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以及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不断重构。这种重视创新的态度,能够促使企业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但重“新”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提升生产力至关重要。无论创新如何层出不穷,最终都需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才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重视生产力,就是要关注生产过程的优化、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可见,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新”与“生产力”缺一不可,且相辅相成。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力的提升则是创新成果的体现。不能片面地强调其中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只有在创新与生产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应该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升。包括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优化创新环境等。同时,还应关注生产力的实际提升情况,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和方向,确保创新与生产力耦合共振协同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等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采取一刀切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因地制宜意味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发展策略,不失时机发展新质生产力,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重在因势利导,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二是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基于不同地区需求和条件存在的差异,促使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把握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关键在于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各地需要对自身的资源、环境、市场等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各地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协同。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协同则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可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